育儿天堂 中国幼儿教育资源网站!

不可忽视的孩子“第一次犯错”教育

发布时间:2015-10-21 16:42:00 点阅:
不可忽视的孩子第一次犯错教育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人生的初始阶段,可塑性强,因此孩子在这一时期养成的行为习惯犹如自然天生的一样,会伴随他的一生,也会影响他的一生。如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所以,幼儿时期也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和最佳期。然而现在

不可忽视的孩子“第一次犯错”教育
不可忽视的孩子“第一次犯错”教育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人生的初始阶段,可塑性强,因此孩子在这一时期养成的行为习惯犹如自然天生的一样,会伴随他的一生,也会影响他的一生。如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所以,幼儿时期也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和最佳期。然而现在很多家长在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时,只注重开发孩子的智力忽略了孩子早期行为习惯的培养。而现在家庭大多又是“四二一”模式,孩子是家中的主角,受到万般宠爱,很容易滋生出不好的习气。孩子上幼儿园后,虽能逐渐学会一些好的行为习惯,但一些细小却重要的行为习惯仍需孩子在家庭之中形成因此,家长应充分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教养的重要一环,让孩子从细小处做起,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信、有责任感、乐于学习、善于与人相处的人。

  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曾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试想,如果绳索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没有缠好,即使你再缠上1oo道绳索,也只能越缠越歪。因此,要先打好基础,注重第一次或前几次良好行为出现后的鼓励和强化,以及不良行为出现的教育与矫正。这样,在每天缠上新的“绳索”的时候,,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对于孩子的习惯养成来说,第一次是至关重要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做任何事情都有第一次,这第一次和第二次、第三次……都有密切的联系。如果好的行为,在第一次就得到了强化,那么第二次、第三次就会同样出现好的行为。相反,如果坏的行为在第一次得到强化,那么也会发生第二次、第三次的不良行为。例如,一家人正在吃饭时,外面来了卖冰糕的,孩子非要吃冰糕,否则就不吃饭。父母没办法只得依从,“这是第一次,下不为例”;当孩子看到屋里的地脏了,拿起笤帚想扫,而妈妈却过来阻止住了,然后自己拿起笤帚扫起来。类似这些事情,对孩子来说都是第一次。

  可是,孩子第一次的任意行为,父母没有制止,孩子从中就会体验到:只要我又吵又闹,爸爸妈妈就会依从我。所以,就会出现第二次、第三次的类似行为,孩子的不良个性也就会逐渐形成了。而孩子第一次表现出主动劳动意识时,不但没有受到鼓励,反而被妈妈的制止打消了。孩子也会感到:家里的劳动根本用不着我。于是,以后油瓶倒了孩子也不会想到去扶。由此可见,对孩子第一次的行为,家长一定要慎重,千万不可忽视,因为这决不止是第一次的问题。

  刘圆小朋友今年7岁,刚上小学一年级,在寄宿学校读书。半学期刚下来,班主任就向家长反应,圆圆的抽屉特别乱,书包也特别乱。其实妈妈在家也发现了圆圆的这个毛病,玩玩具时,总是喜欢把玩具从玩具箱里一股脑地倒出来,扔得满地都是,玩后从不收拾。不论是循循善诱,还是严厉批评,都无济于事。

  妈妈仔细回想一下,发现问题就出在“第一次”上。圆圆小的时候,常到朋友家玩,朋友的儿子比圆圆大2岁,十分聪明淘气。每次圆圆去他家,他都会高兴地把自己的玩具筐搬出来,哗啦一声全倒在地上玩,大人们都没有在意。当孩子玩的差不多了,就带着回家。这样,在圆圆的“第一次”记忆中,玩玩具就只有乱扔乱倒这个习惯。

  实际上,婴儿从一出生就开始了学习,一切行为习惯都与人之初的“第一次”有关。注重“第一次”教育,对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张白纸,第一次印象是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旦形成坏习惯,纠正起来往往事半功倍,而好习惯则终身受用。

  那要怎样才算重视孩子的“第一次”呢?

  绝不要有例外

  要注重孩子的第一次,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有例外。父母在给孩子提出某些要求后,当孩子以哭闹来威胁父母,或父母心情好的时候,就容易对孩子的行为给予例外。这样,刚刚开始培养的好习惯就很容易丢掉。比如,孩子在家吃饭,遇到不喜欢吃的青菜,哭着不想吃了,家长如果这时心软了,那有了第一次,第二次再想让她吃这个青菜就会难上l0倍。

  一位妈妈在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时,讲述了这样的一段经历:

  我认为在教育孩子时,孩子遇到的第一次问题是最重要的。我儿子出生后,在3岁以前一直没有哭闹着要东西的坏习惯。这可能是因为他吃的、用的、玩的什么都不缺,所以才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可是,在孩子3岁半的时候,有一次我带他出去,看见路边有卖椰子的,10元钱一个。他就特别想要,但我觉得不值,就跟他说:一听椰汁才2元钱,而且也比这个好喝,椰子就别买了。但他不听,小贩也在一旁极力吆喝。我一看说他不听,就告诉他:那我走了。他就一个人站在那里不动。我就真的走了。走了好远我回头看他,他还在卖椰子的地方站着。我也犹豫:要不就给他买了吧,不就10元钱吗?可又一想:不能惯孩子这个坏习惯,第一次如果依了他,以后就不好教育了。所以我一直往前走,走得都快看不见了,孩子才追过来。就这一次,他就记住了。从这以后,他再也不为要东西而不听父母的话了。

  不仅如此,即使某些习惯已经养成了,家长也要特别注意,不要轻易允诺孩子做改变习惯的事情。一旦有了例外,已经养成的好习惯也可能会丢掉,而不良习惯反而更容易形成。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家长对孩子的前后要求就要一致,不能因为自己的心情好或不好,就对孩子有了例外。

  适当给予孩子赞赏和惩罚

  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孩子第一次表现出某种良好的行为倾向时,家长应倍加珍视,并予以赞赏和表扬,以强化这种行为,使之成为习惯。而在孩子第一次表现出某种不良倾向时,家长也应倍加重视,痛下“杀手”,在萌芽的时候就斩断它,以杜绝其成为习惯。

  正在上小班的郑雨菲有一次在家里吃饭时,把自己最喜欢吃的番茄炒蛋拖到自己面前,不准别人吃。妈妈告诉她这么做很没礼貎,她就索性甩掉筷子不吃了。本以为打了胜仗的菲菲等着妈妈哄她吃饭,没想到妈妈不仅不理她,还把菜全部吃掉将她冷落在一边不管。过了一会儿,菲菲见没有转机,就主动跟妈妈道歉,保证以后再也不这样做了。这时妈妈才耐心地跟菲菲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很没有礼貌,别人会不喜欢!”然后重新做了一个番茄炒蛋给菲菲。

  这“第一次”的教训不仅让菲菲改掉了这个毛病,从那之后,她凡事都会先让着别人。

  可见,只有不轻易放弃“第一次”的教育,才会杜绝以后的第二次,第三次…

  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家长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因此家长必须以身作则,时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比如,孩子礼貌的行为,早睡早起的行为,整齐清洁的习惯,喜欢读书的习惯等等,都与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而成人不知不觉间表现出的不良示范,同样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父母喜欢乱发脾气,孩子的脾气一定也不会好;父母喜欢常常骂人,孩子自然也会常常骂人。

  总之,孩子的习惯训练要重视第一次,第一次先入为主,印象深刻,具有导向作用。如果孩子第一次偷东西,家长发现了,好好教育,可能以后就不偷了。如若孩子偷了十次家长才重视,就不好教育了。教育家陈鹤琴对此曾有过精彩论述,他认为,“儿童种种坏的习惯,都是由于开始学的时候,他们的教师或父母没有留意去指导他们的缘故,以致后来一误再误,成为第二天性;所以要教小孩子教得好,必定要在第一次的时候教得好。对于第一次的动作,做父母和教师的要格外留意指导,以免错误”。

Tags: 教育 第一次犯错

相关内容:
  • 孩子不热心审美教育怎么办

    孩子不热心审美教育怎么办 我从报纸上特别是从我教学、教研与中小学生的接触中,发现了一个值得家长高度重视的问题:有一部分孩子不热心审美教育,对

  • 性启蒙教育必不可少,重要性

    孩子的性启蒙教育必不可少 性启蒙教育是为人父母不可绕过的严肃而必需的课程。许多家长在被孩子问及性方面的同题时都感到尴尬不已,不知如何回答,有

  • 孩子撒谎如何教育,理性对待孩子的谎言

    如果孩子对你撒谎了,作为父母该怎么办?一起来学习一篇优秀的文章,教给你孩子撒谎如何教育。...

  • 孩子不懂生命教育怎么办 如何教给孩子生命的意义

    说起孩子不懂生命教育,这实在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而且又是一个不得不说的话题。 近年来,媒体报道了诸多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悲剧性事件,他们对生命

  • 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想出国留学怎么办

    育儿天堂为大家推荐一篇不错的幼儿教育知识,感觉写的很好,这里给大家整理到育儿天堂,觉得好就请收藏下吧...

  • 家庭教育到底要教育什么?

    很多家长都在疑惑,到是什么才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包含哪些呢?分享一份文章,一起来学习下。...

  • 怎样正确对待素质教育?

    什么是素质教育?家长和老师们如何理解的呢?一起跟着小编来学习相关文章。...

  • 孩子不好好吃饭如何教育?

    孩子不好好吃饭,是个让每个家长都头疼的事情,当遇到这样的情况以后,如何教育呢?本篇文章通过一个真实的实例,传递给家长一个信息,好好的教育和引

  • 给孩子不一样的教育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竭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每个父母家长对希望做到的,但是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或者说我们要给孩子

相关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