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天堂 中国幼儿教育资源网站!

家庭教育到底要教育什么?

发布时间:2015-05-21 16:21:36 点阅:
很多家长都在疑惑,到是什么才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包含哪些呢?分享一份文章,一起来学习下。

什么是家庭教育

什么是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这三者各有各的特点,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缺失任何一方,教育就会失去平衡。也就是说,在教育的角色中,老师很重要,父母也很重要,而且相互不可取代。

  如果要具体分工的话,我认为,学校教育偏重于学生的文化教育,兼顾学生品格、良好习惯等的养成教育;家庭教育则偏重于孩子的品格、良好习惯等的养成教育,兼顾孩子的文化教育;社会教育则偏重于整体引导和整体调控的教育工作。

  但是,事实上情况则大为不同。近日,我曾对30位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和做法做过调查,结果显示情况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把孩子成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老师身上,因而忙于找好学校,找好老师,他们以为只要这样,孩子就算成功了。属于这类的家长有15位,占总数的50%;一类是不相信老师,因而自己充当孩子文化知识的直接传播人,却不把有关孩子的品德、好习惯养成教育放在心上,属于这类的家长有8位,约占总数的26 7%;只有7位家长基本符合要求,约占总数的23 3%。

  教育是受多方面共同作用和影响的,家长和老师承担着各自的教育角色,应建立彼此之间的沟通,共同关注和致力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这是教育孩子的规律,如果违背了这一规律,孩子不快乐,家长不快乐,老师也不快乐。到头来,家长好不容易帮助孩子树立的美好理想也往往难以实现。

  那么,怎样来克服呢?家长们还是清醒一下头脑,先走出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过早地让孩子接受文化知识的传授。不少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对孩子进行文化辅导而强制他们学习。对此,现代教育专家指出,过早的教育很容易让孩子过早地承担巨大的压力,会直接影响孩子以后的健康成长。因此,早期的教育应该是以开发智力为主。

  误区二:强加意志给孩子或喜欢给孩子指定发展方向。不少家长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很民主,往往强迫孩子“只准这样…不准那样”。另外,还有很多父母把自己没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设定的路上走。即使孩子不喜欢、不适合,也全然不顾。对此,专家指出,家长的意愿不等于孩子的兴趣,教育应该让孩子在一种快乐的环境中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误区三:把学习成绩当作一切表现的指针。许多家长一味地以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的价值,并千方百计地把孩子学习的时间排得满满的,最终扼杀了孩子其他天赋的发展。其实,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并不代表一切,相反,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响孩子前程的重要因素。

  误区四:不关心孩子的心理辅导,有“树大自然直”的麻木观念。不少家长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充耳不闻,更谈不上培养。其实,心理学专家指出,孩子童年期间的失败、心理创伤等对他们影响最大,如果家长不及时纠正和引导,很可能造成孩子终生人格异常。

  误区五: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许多父母怀有传统观念,以为子女是属于自己的,也就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我在这方面也曾有过教训,但后来也就注意了。如进入孩子房间时应先敲门,移动或使用孩子的东西时要先经过允许,任何涉及他们的决定要事先和他们商谈等。

  误区六:过分溺爱孩子或过分惩罚孩子。过分溺爱孩子是很多家长的最大弱点,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坑害了他们。这也不让他们摸,那也不让他们做,最终使他们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呆子或“阔公子”、“阔小姐”。一旦遇到挫折或单独生活便束手无策。过分惩罚孩子也是有些家长教育孩子的法宝,他们任意讽刺和挖苦孩子,任意怒骂和殴打孩子。这样下去会造成孩子和父母关系紧张,甚至容易导致孩子离家出走或破罐子破摔。

  误区七:无限度地满足孩子的物质享受。有些家长因为家庭富裕,虽是为了关爱孩子,但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导致无限度地满足孩子的物质享受;而有些家庭条件很差的家长,却有“再苦不能苦了孩子”的念头,也是无限度地满足孩子的物质享受。另外,有些家长为了奖励孩子,也走入这种误区。进入这种误区危害是极大的。心理学家指出,这是滋生孩子极度自私心理的温床,孩子容易在现实中产生挫败感。

  误区八:缺乏幽默感和轻松的一面。走入这个误区的家庭,往往压力大。不是父母有压力,就是孩子有压力,因而家庭关系紧张,缺乏幽默,失去了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这种情况下,一点点小的矛盾就会引发家庭冲突。

  那么,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呢?

  一是为孩子做出榜样。我曾给不少家长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许多年前,一位刚大学毕业的少女来到日本东京帝国酒店当服务员。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因此,她很激动,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可是她万万没有想到,上司安排给她的竟是打扫厕所的工作,而且上司对她的工作质量要求特别高:必须把马桶擦洗得光洁如新。正在她拿着抹布、掩着鼻子犹豫不决的时候,公司一位带班的老前辈出现在她面前。他看了少女一眼,没说一句话,只是拿过她手中的抹布,一遍一遍地认认真真地抹洗着马桶,直到擦洗得光洁如新。然后,他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饮而尽,竟然毫不勉强。

  这位带班的前辈是多么高明啊!由此,我想起了中国一位特级教师说的话:“教育最好的方法是以身作则,而不是说教。”我们每一位当家长的,要想把自己的孩子真正教育成功,就必须像那位带班的老前辈一样,自觉地为孩子做出榜样。

  二是主动做好与学校教育的配合。我们知道,学校教育主要是对孩子进行知识教育,但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需要联动的。学校教育要收到真正的效果,需要家庭教育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比如,老师布置了适当的家庭作业,家长要督促孩子完成;孩子在学校受了老师的批评,回家后家长要积极配合,做好善后工作……

  三是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品格和良好的习惯。首先,良好的品格很重要。尽管现在社会上把学历和名校看得特别重要,但关键时刻还是把好的人品作为首要选择指标。比如企业招聘员工,比如父母选女婿(媳妇),都会把好的人品放在第一位。其次,品格决定命运。各行各业能够有所成就的人,归根结底都不是靠自身有限的知识和高学历等,而是靠他们的综合素质,即勇气、意志力、毅力、兴趣、爱好等。

  良好的习惯也同样重要。1988年,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有记者曾问一位获奖者:“你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了一会儿,说:“在幼儿园里。”他还说,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是“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谦意并改正;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对于人的一生和事业的影响该是多么的巨大!而一个人的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多靠家长和幼儿园、中小学的老师们从小培养而成的。

  四是尊重和信任孩子,多给他们留一些自主活动的空间。孩子们的自尊心很强,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所以家长们要多了解孩子,多关心孩子,要同他们产生“共感”,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孩子,多给他们一些独立和自主活动的空间,要让孩子知道父母能站在他们的角度体谅其感受。这样,孩子才愿意向家长敞开心扉,真诚地交换思想。

  五是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为他们定下家庭学习的规矩。有的孩子不热爱学习,主要原因是对学校缺乏兴趣,没有学习欲望。一个明智的家长就应该千方百计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比如多让他们看有关的电影,多讲一些有关的故事,多参加一些有关的社会活动或家庭活动,只要注意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机会让孩子练习,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慢慢提高,学习欲望也会增强。同时,注意经常给孩子制定几个易于达到的小目标,这样可以使孩子觉得能够做到,从而有利于发挥其潜能,增加其自信,也有利于孩子理想的实现。

  六是督促、辅导孩子做好家庭作业。现在新的课改精神强调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但老师每天适当给孩子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还是必要的。家长要理解老师,只要不是过量的、重复的作业,家长就应当支持学校、配合学校,在孩子放学后,要主动督促、辅导孩子做好家庭作业。

  七是帮助孩子树立责任心,学会担当。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应当帮助他们树立责任心,学会担当,要让孩子知道,他是一个完整的人,要具备作为一个人的所有能力、所有责任。可是现在,有些15岁的孩子自理能力还止步于8岁、10岁的状态,离开一直依赖的父母就寸步难行,没有自己动手的能力,更没有做基本判断和基本选择的能力。做家长的要引以为戒。

  八是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其实,我本人认可的教育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赏识,一种是惩罚。根据我本人的教子经验,我认为赏识是常用的,而惩罚是偶然用的。赏识,主要是平时对孩子多鼓励、多表扬、多夸奖,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生活;而惩罚则是在孩子犯错误或做错事时,父母要敢于说“不”,敢于惩戒。由于孩子们的性格不同,有些孩子比较适合赏识教育,而有些孩子则比较适合惩罚教育,作为家长要注意了解孩子,把握好分寸,选择合适的方式教育孩子。

  九是注意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孩子有明显的好奇心,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家长一定要注意保护并促其发展,因为有好奇心是培养孩子创造力与创新精神的最好条件。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可能是孩子将来干大事业的前提,家长们切不可忽视。

阅读本文的读者还阅读了:

孩子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孩子提前入学好不好 过早上学好吗
孩子成长中,需要学习哪些技能?
请重视孩子的尊严,维护孩子的尊严

Tags: 家庭教育

相关内容:
相关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