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天堂 中国幼儿教育资源网站!

创造机会为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

发布时间:2015-11-06 16:25:21 点阅:
在让孩子进行交往训练的时候,父母可以创造机会为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

创造机会为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

  有一项研究把儿童按社交地位分成5种类型:受欢迎的儿童、被拒绝的儿童、矛盾的儿童、被忽略的儿童、一般的儿童,并把“被拒绝的儿童'和“被忽略的儿童”统称为“不受欢迎的儿童'。另一项追踪5年的研究表明,如果不进行干预,,“不受欢迎'幼儿的社交地位将就此固定,不会有什么改善。非但如此,相比其他幼儿而言,这些幼儿还是幼儿园里的“低成就者”,而且在成年以后,偏离社会的行为也比较多;“被拒绝的”幼儿容易发展成反社会人格,而“被忽略的”幼儿容易发展成神经质的人格。这项研究给予我们这样一个启示,那就是:对幼儿的交往问题,家长不能等闲视之,必须及早干预!

  孩子从3岁开始,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一些简单的动作(如脱衣、洗手)等,都喜欢自己去做,什么都说“我来“、“我要'。这时候,幼儿的人际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依赖父母到相当独立,从独自游戏到喜欢与同龄儿童游戏。心理学家认为,这个时期是儿童人际关系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如果引导得当,幼儿就会产生活泼、合群、独立等良好的社会性行为,反之,就会产生任性、自私、孤僻、退缩及攻击性的社会行为。而这些行为一直延续到少年,甚至在一生中都会留下痕迹。

  日前,在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有些父母较多关心的是孩子的吃、穿等物质需要和过多的智力刺激,而对于孩子精神生活的需要一相互交往却很少给予满足,认为只要将孩子送往幼儿园后,孩子就有了伴儿,自然也就能学会与人交往了,但实际上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単。

  陈女士发现自己的5岁的儿子唐梓轩在幼儿园不和其他孩子玩,不参加集体活动,尤其不愿意参加竞赛性的活动。当陈女士问他为什么不参加活动时,孩子的回答是一“怕输"。为了让孩子有机会多参加些活动,也让他多学些东西,陈女士为他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如绘画班、电子琴班、舞蹈班等,但结果也是白花钱,因为他还是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下了课就愿意独自在教室里坐着。陈女士由此怀疑自已的孩子得了孤独症,就向有关专家进行咨询。但是,当专家问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时,完全排除了小梓轩患有孤独症的怀疑。因为梓轩在家里很愿意与家长一起活动和做游戏,也有说有笑。通过进一步的询问,专家了解到,这个孩子在家中没有同龄的玩伴,家长也从来没有想到过要让他去和邻居或亲友家的小孩子玩,结果使得孩子不知道如何与外边的孩子进行交往了。

  虽然这样极端的例子属于少数,但是孩子缺少玩伴、不合群和交往能力差却是当前独生子女家长都面临的事实,尽管现在大部分的孩子都有过幼儿园集体生活的经验。

  事实上,孩子上幼儿园确实要比不上幼儿园有许多好处,但幼儿园不能替家庭包办一切。作为家长我们需要认识到,孩子在幼儿园虽然有许多和自己年龄相近的小朋友在一起生活、一起玩耍,但幼儿园环境不同于家庭环境。幼儿园是一个集体孩子在那里要过集体生活。作为一个集体,小朋友之间必然要受到纪律的约束。在纪律约束下的孩子会产生紧张感,而家庭环境中的气氛要宽松得多,只要不是发生极端的情况,孩子们就不会受到约束。有个孩子到幼儿园就睡不好午觉。问他为什么睡不着,他说,自己穿衣服慢,如果睡着了醒来后再穿衣服就会最慢,老师会批评,所以他就不睡。但在家这小孩却能午睡得很好,原因很简单,就是在家里他不感到紧张。

  因此,即使是上了幼儿园的孩子,家长也应该多创造一些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机会,鼓励孩子主动和其他小朋友交往,这不仅能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增强孩子的同伴意识,还能锻炼孩子的勇气,让孩子成为善于交往的“小明星”。

  让孩子自己寻找玩伴

  教育专家说,父母们常犯的一个共同错误就是总认为孩子会自然而然地找到自己的朋友,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幼儿在刚刚面对社会交往时,会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去与同龄孩子相处,这时候,父母就要多给孩子一些鼓励,让孩子先主动寻找玩伴,然后慢慢在与伙伴接触游戏过程中学会交往。心理学家托马斯?伯恩特指出:“一个孩子只有经常和朋友们在一起,才能增进友谊。因此,父母要为孩子的交友牵线搭桥。”比如,多带孩子到小朋友多的地方活动,或者带孩子一起参加亲子班等,为孩子建立友谊提供机会,否则孩子即使到了幼儿园,也难以学会与人交往。

  一位妈妈是这样描述她帮助孩子交朋友的:

  我女儿在2周岁半初上小小班时,虽然有时表现不错,但在与其他小朋友相处方面却很不够。在.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时,她不喜欢说话,不活泼。一次,我们在KFc碰到她的同学,她同学老远就叫她:“潘嘉乐一潘嘉乐一!″叫了半天女儿也不理人家,只是看着我。我说:“你同学叫你,你怎么不回答呢?”她就是不出声。我意识到,必须培养她的交往能力了。

  于是我周末就带她到广场上小朋友们多的地方去,鼓励她和别的孩子玩。开始我们会带个玩具,吸引别的小孩子过来。在女儿和其他小朋友玩时,我只在旁边看让她自己去处理,别人要玩,她会怎么做,会怎么说。起初女儿总回头看我,寻求帮助,但我就是不参与。你还别说,有大人干涉时,孩子多少会撒娇、任性,而没有大人在旁边时,他们反而玩得更好,即使有点矛盾,也会很快就没事。

  再后来我带她去玩,就不带玩具了,我鼓励她主动去和别的小朋友说,与他们一起玩。起初女儿不愿意,但小孩子想玩的心大强烈了,地会慢慢地靠近他们,先不说话。小孩子只要玩的人多就1J一「心,根本,f1会在意几个人。后来,女儿看到有小朋友玩,就会主动去说要求加入,事实上这种要求对于顽皮的孩子们来讲,根本不会被拒绝。我还经常带女儿到儿重乐园,但不陪着她,鼓励她自己去玩。这种地方有个好处,就是很多项目是需要大家沟通交流然后配合起来完成,这不仅锻炼了女儿的交往能力,还锻炼了她的合作能力。到女儿3周岁半升小班时,她已经是幼儿园的明星了,老师都认识她,因为她表现优异,会做老师的小帮手,给小朋友们发小茶杯;或者到讲台上唱儿歌,讲故事,声音响亮一一种种令我感到欣慰骄傲的表现l1ll可!想想一年前她还那样内向、害羞,我庆幸的是我帮助女儿学会了交往

  很多家长总认为,孩子在一起玩是毫无意义地浪费时间,而且在幼儿园已经和小朋友玩了一天了,回来就不应该再找小朋友玩了。所以当孩子想出去和同龄孩子玩时,家长总会找一些理由阻拦,有意无意地限制和减少孩子与同伴的交往。其实家长应该知道,孩子在游戏中可以学习合作、互助,学习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学习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所以,我们应该多鼓励孩子主动出去玩,帮助孩子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和不同的人。

  时常带孩子出去中门

  串门,对从前的孩子来说是一件平常的事。一个大院里住着好几户、甚至十几户人家,每家差不多都有几个孩子,于是几个或十几个年龄差不多的孩子常常能在一起玩耍,孩子们的生活也总能过得热热闹闹的。

  但是现如今,孩子变少了,家庭变小了,许多大院也改成了单元楼房。原来那种开放型的家成了封闭式的“蛋壳“。孩子生活在“蛋壳”里,从小就成了“孤家寡人”。孩子失去了玩伴,却成了家庭的中心。行为的准则由从前的具体形象,变成了现在的抽象教条。从前在训导孩子时,只要说“看你'哥哥'或'姐姐'怎样或“看谁家的某某怎样”,就能起到作用。因为行为的准则看得见摸得着,榜样是实实在在的。现在的情形就不同了,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没有了,邻居家的孩子是谁都可能不知道。游戏机是孩子的伴,电视里的角色是孩子的榜样。于是,一连中的儿童行为问题也随之而来,自私、不合群、习惯不好、社会交往能力差等等,都是让现在的家长非常头疼的事。

  既然社会环境变了,我们就要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新的交往环境,不妨适当带孩子到亲戚、朋友或邻居家去串门,不仅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还能让孩子有与人接触的机会。孩子3岁以后,适当地带他出去串串门,对他来说是一种有趣的经历,他可以从中学到一些社交礼仪及待人接物的方法,还能从其他小朋友那里学到一些新的游戏形式,学习如何与陌生人相识相处等。

  不过,在带孩子出去串门前,要教孩子一些礼貌用语和礼节,如见到主人要大大方方地问好;要有礼貌地回答人家提出的问题;别人给自己玩具时,要说谢谢;不经过人家允许,不随便动人家东西;等等。当然,家长在串门活动中,也给孩子起到一个榜样作用,所以家长自己首先要做好,如进门前要前敲门,主人给倒茶要说谢谢,准备回家时要将人家提供的玩具收拾好后再离开等,这样才能让孩子耳濡目染,起到榜样作用。

  不过分干预孩子的交往

  当孩子找到玩伴后,家长应远距离观察,尽量不要参与到孩子之间的活动当中更不应该过分干涉孩子之问的交往。即使孩子之间有点小摩擦,家长也不需要太着急,更不应该有怕自己孩子吃亏的心理。因为孩子都是在这种与小朋友不断的争吵、磨合当中逐渐学会与人交往、相处的。

  6岁的李桐正和小伙伴在房间里玩玩具,不一会儿,房间里就传来了相互争吵的声音:“这是我的!”“你这个笨蛋!”“我要告诉你妈妈听!”

  越来越大的争吵声让房间外的李桐妈妈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想出面劝阻,但又担心方式不当让孩子难堪,很是迟疑。正在犹豫不决时,电话响了,等她接完电话发现房问里的争吵已经变成了欢声笑语。

  在成年人看来,争吵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因此当孩子们之问发生争执时,父母们总是急于介入并企图平息他们之间的战火。但事实上,与成人世界不同,孩子们之间的争吵基本上是“对事不对人”的,虽然是一种比较消极的行为,却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现在很多独生子女来说,家庭成员的忍让和溺爱容易形成孩子的“自我中心”,而在幼儿园里又有老师进行调节,所以孩子们之问的争吵往往进行不起来。但是,争吵却有利于纠正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这个毛病。通过争吵,孩子们逐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并非所有的事情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办而且能从中学会妥协和谦让。

  当然,家长也不能放任孩子争吵。恰当的做法是:孩子们之间的争吵没有升级到谩骂或者打架时,可以不去干预,让他们自己平息。事后可以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吵架?”“不吵架可不可以?”“打人、骂人对不对?”“应该怎么解决?”等等,引导孩子学会处理交往中的各种问题。

  但孩子们如果真的出现谩骂或者打起架来,则要及时坚决地制止,告诉他们任何情况下骂脏话和打人都是不对的。平时父母也要特别注意以身作则,做到遇事冷静、和气。如果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言行为不一,孩子就难以养成好的习惯一毕竟条款是相对抽象的,而你的行为却是那么形象直观且易于模仿。

Tags: 机会 交往 创造机会

相关内容:
  • 教孩子简单的交往技能

    当孩子有了交际能力以后,作为父母和老师可以教孩子简单的一些交往技能,让孩子能够快速的融入社会。...

相关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