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天堂 中国幼儿教育资源网站!

不要对孩子过度关注,会产生负面作用

发布时间:2015-11-04 11:18:55 点阅:
作为父母当让是时刻的关注自己的孩子,但是如果关注度太过了,这样会产生负面作用,一起跟着小编来学习一篇相关教育文章吧。

不要对孩子过度关注,会产生负面作用

  有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命运就在他的性格中。一个人一生是否能有所作为,是否能够成功,是否能够幸福,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往往是性格,而不是智力。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进行了这样一项长期的追踪研究:他和助手们从25万儿童中选出的1500名智力较好的儿童进行跟踪调査,30年后,这些孩子中有的成了社会名流、专家、学者,而有的则穷困潦倒、乞讨街头。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对人、对事、对物所表现出的较稳定的态度。如对待自己是自信还是自卑,自我接纳还是自我否定;对待他人是热情、关爱,还是冷漠、麻木不仁;对待学习和工作是動奋刻苦,还是自暴自弃;对待财物是节俭、珍惜,还是浪费、暴珍天物。其中,動奋刻苦、有责任感属于动力性因素,自信和自我接纳属于调节性因素。这两个因素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好比航船的桨和舵。

  金玲今年上小学一年级,是个十分文静的女孩。到一个生地方时,她从不随便乱动,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一旁,也不与其他同学一起玩。陌生的人跟她讲话,给她东西,她总是不知如何应答,十分羞怯。在班上,大家也仿佛没有这个人存在上课时,金玲她从不举手要求发言,或表达某种愿望。她的学习成绩也一般,没有什么特长,是个典型的“乖孩子”。

  老师们都认为,金玲的这种性格不是“内向”两个字可以概括得了的。造成这种性格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注、过分保护,从而压抑了孩子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如果孩子在一出生就得到较好的看护和喂养,那么他就会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安全感,否则就会产生怀疑感。而从孩子开始爬和行走直到5岁这段时期,孩子会表现出主动探索周围世界和凡事都要自己去做的倾向。这种倾向如果得到保护,就能够形成主动性和自主性,否则就会产生内疚感和羞怯感。

  目前,不少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家长的过度关注和过分保护。当孩子具各一定的活动能力时,家长生怕孩子受到意外伤害,怕摔酸,怕磕碰,甚至长时间抱着孩子,不给下地行走。对孩子的一切事情更是包办代替,给孩子喂饭,帮孩子穿衣服当孩子执拗地坚持要自己做,以至于捅出漏子的时候,家长便会大发脾气,指责和打骂孩子。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就会受到挫伤,容易表现出过多的自责、内疚和羞怯,甚至认为自己是个没用的孩子,令人讨厌。

  孩子有一天总要自己走向社会,面对生活中遭遇的各种困境。从小适当地让孩子遭遇一些挫折,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可以让孩子在面对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困境时能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如果家长从小就对孩子过度关注,过分保护,-看到孩子遇到挫折就迫不及待地想伸出援手,帮孩子轻而易举地解决掉困难,那么孩子就无法学会自己从挫折当中站起来,在面对以后生活的困境时也会不堪一击。一位美国儿重心理卫生专家曾说过:“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经常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0

  因此,家长应该收回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只要是孩子有兴趣的事情,就鼓励他独立去做。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还能使他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以尝试为目标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他可能会拒绝再次尝试他们认为困难的事情。但如果父母帮他们将目标确定成“试一试”,而不是“成功”,孩子的内心就会轻松许多。尝试,是提升孩子逆境商的铺路石。孩子一旦被剥夺了尝试的机会,也就等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离成功之路也就越来越远。而聪明的家长在面对孩子时,即便知道孩子做的是一次失败的努力,也让孩子觉得从中有所收获。

  适当忽视孩子

  如果我们总是一味地以孩子为中心,无论处于哪种环境中,主角都是他,这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好处。事实上,一旦所处环境发生了变化,孩子就很有可能由主角变为配角,甚至是不被重视,那么怎样让孩子适应其中角色的转变,调整心态以适应新环境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此,家长要日常生活中可以时常转移中心点,让孩子不断适应新的变化,以便他进入社会后能及时调整心态。

  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自由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早晨上学时,幼儿园和小学门前,约90%的孩子都由家长护送到学校门口,有的孩子甚至有多位家人陪送,学校门口的家长比学生还多。这些孩子当中,自己背书包的只有60%左右,大部分都是家长代背着。在一次小学开学时,一位妈妈不顾学校管理人员的劝告,紧紧拉着孩子冲进门岗,大声对管理人员说孩子不知道教室在哪。其他不少家长也编出各种理由,帮孩子把书包背到教室。上课铃响后,还有家长和学生陆续赶来。当老师催促孩子快点时,家长却忙帮孩子找借口:“孩子早晨起不来。”

  家长对孩子的这种过度溺爱和关注,让孩子连这些小事都不能自己做,以后又如何能面对更困难的问题呢?又如何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呢?

  尽量放开孩子的手,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自由,让他们自己去闯,让他们为自己的事情紧张而忙碌,这才能锻炼孩子的抗挫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教育专家认为,对学校来说,应该适当开展挫折教育;而对家长来说,不妨减少对孩子的过度“关注”,把孩子面对的问题当成是对孩子的一种磨练。事实上,孩子从上学到走上社会,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样样遂心,总会碰到各种挫折、委屈不公正……但人都应该具有忍耐力,这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一种。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需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Tags: 不要对孩子过度关注

相关内容:
相关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