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天堂 中国幼儿教育资源网站!

作为父母不要帮助孩子做太多的事情

发布时间:2015-10-01 19:38:44 点阅:
又想到多年前在报纸上看到的那篇有关中国小学生和日本小学生徒步旅行的新闻。在旅行过程中,中国小学生表现出来的体力不支、娇惯跋扈、偷奸耍滑、乱扔垃圾等不良行为和日本小学生的坚持不懈、遵守规则、注重合作形成鲜明的对比。那时,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行为品质、意志

作为父母不要帮助孩子做太多的事情

  又想到多年前在报纸上看到的那篇有关中国小学生和日本小学生徒步旅行的新闻。在旅行过程中,中国小学生表现出来的体力不支、娇惯跋扈、偷奸耍滑、乱扔垃圾等不良行为和日本小学生的坚持不懈、遵守规则、注重合作形成鲜明的对比。那时,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行为品质、意志力等问题一度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中国的下一代到底怎么了?将来能不能担负起振兴国家的重担?

  造成这样一种现状的根源在哪儿?是我们中国人的遗传基因出了问题吗?是中国小孩不行吗?让我说,我倒觉得是中国父母太行了。

  我们剥夺了太多原本属于孩子的锻炼机会。

  孩子出生时,本该哇哇大哭、锻炼心肺功能的,爸爸妈妈心疼,抱起来揺啊晃啊,直到把孩子晃睡为止。从此,孩子习惯了揺篮般的家长怀抱,心肺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肺炎就趁虚而入,身体被抗生素摧残得弱不禁风。

  个月了,本该让孩子满地爬的时候,爸爸妈妈们心疼孩子,怕地上脏,爬着危险,把孩子扔到学步车里。本该属于他们发展运动神经、肢体协调能力的时候,被学步车圈养了起来,学会走路了,个个也都练成了踮脚。

  2岁该到处跑了,可是出门就要抱抱。即使大人抱不动,为了让孩子少走路,出门还要推着小推车。我们院儿里有个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都一米一了,出门还坐在宝宝车里,巨大的婴儿把车挤得摇揺欲坠,他的姥姥恨不得推着外孙走一辈子。

  3岁该练习自己吃饭了。爸爸妈妈们总觉得孩子还小,吃一顿饭食物撒满身,还是大人喂比较放心,孩子能吃饱。这一喂,就喂到了6岁还不肯罢手。

  4岁幼儿园中班了,在幼儿园可以自己脱衣服、穿衣服睡午觉了,甚至孩子们还学会了脱下衣服后叠好。可是回到家里,又不会穿脱衣服了。为什么?因为有人帮忙,何必自己动手?

  5岁,幼儿园大班,自己接水、洗碗、系鞋带、擦屁股……这些事儿孩子们完全有能力自己完成了。可是有几个孩子在家会自己做这些?不是他们不会做、不想做,是大人们相不中孩子们做的活计。大人容不得他们接水洒满地,洗碗时把碗打破,擦屁股擦不干净。只有替孩子做了,才长长舒一口气。

  6岁,终于上一年级了。

  爸爸妈妈们会发现,早晨起床以后的时间是那样的不够用。妈妈起床后要准备早饭,准备好了早饭还要叫孩子起床。结果,孩子不能自己快速顺利地穿好衣服,每天还得大人帮孩子穿。于是,时间紧迫的时候,妈妈的唠叨就来了:“你看看你,都6岁了,还不会白己穿衣服!”

  你瞧!这能怪孩子吗?他们在幼儿园早就会穿衣服了,但是大人们剥夺了他们练习穿衣服的权利,他们自然穿得慢、不熟练。

  终于穿好衣服,洗漱完毕,开始吃早饭。这早饭吃得不紧不慢,妈妈一着急,一勺子稀饭就又塞到了孩子嘴里。这一来,孩子更不用着急了。因为吃的慢,自然有妈妈喂。可是,妈妈不会安安静静地喂饭。妈妈这种动物,天生都有一个开关,一旦触动这个开关,就开始唠叨不停。“你看看你,6岁了吃饭还这么慢,妈妈每天早晨这么早起给你做饭,做完了你还不好好吃,还得让我喂……”

  你看,这样的用餐时间,会开心吗?在这样的气氛中吃早饭,孩子不肚子疼就不错了。不是孩子不想自己吃饭,是爸爸妈妈们边发牢骚边替代了孩子的手和脚。

  每年接一年级,都会出现让我啼笑皆非的事。尿裤子、拉裤子,这都是保留节目,必须有,是不可能少的。找我系鞋带、拧水壶这也都是小case。放学回家了才发现发的作业本没有装到书包里,打电话给我,然后跑去学校拿的,平均每个月发作3~4次。装错书包、拿错东西、喝奶的时候洒一桌……各种生活不能自理的事儿层出不穷。有一个8月宝宝,每次从厕所出来裤子都挂在屁股门儿上。他根本不会提裤子。

  孩子们就这种生活能力,何谈独立?何谈意志?何谈坚持和合作?将来如果遇到战争,能勇敢地从地上爬起来就不错了。

  孩子们的弱,都因为家长的强和包办。父母做得多,孩子白然就做得少。当孩子们不得不离开父母,过自己的生活的时候,这些因为包办而造成的后遗症,会让他们吃更多的苦,受更大的伤害。

  孩子上一年级,就是对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自控能力、意志力的大考验。如果家长在孩子6岁之前,对孩子属于放养状态,那孩子们就像是野地里的雄鹰,在搏击长空的时候,拥有自己健壮的双翼。区区一年级,自然不在话下。可是如果孩子6岁之前一直处于溺爱状态、被包办状态,那么,家长和孩子阴暗的生活即将开始。一年级,拼的就是习惯。

Tags: 事情 父母不要帮助孩子 太多

相关内容:
相关讨论: